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40 个北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nán qù běi lái南去北来 | 指来来往往 | 唐 杜牧《汉江》:“南去北来人自老,夕阳长送钓船归。” |
zǒu nán chuǎng běi走南闯北 |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 |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 |
nán lái běi wǎng南来北往 | 有的从南往北,有的从北往南。也泛指来来往往。 | 宋 叶适《修路疏》:“南来北往,何忧带水拖泥;朝去暮来,不到撞头磕脑。” |
qián guò běi dǒu钱过北斗 | 北斗;北斗星。形容钱财很多。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赵氏在家掌管家务,真是:钱过北斗,米烂成仓,僮仆成群,牛马成行。” |
chéng shèng zhú běi乘胜逐北 | 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“魏军既败,韩军自溃,乘胜逐北,以是之故能立功。” |
nán chuán běi chē南船北车 | 比喻行踪不定。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六回:“但恐宦海萍踪,南船北车,又在不定耳。” |
zhǐ nán dǎ běi指南打北 | 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指东打西,指南打北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 |
miàn běi méi nán面北眉南 | 谓脸面相背,互不理睬。形容相处不合,各不照面。 | 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既然是你为我来,须回避,且做个面北眉南,你东咱西。” |
běi mén zhī guǎn北门之管 | 管:钥匙。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: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,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管,钥也。” |
zhòng xīng gǒng běi众星拱北 | 拱:环绕,拱卫;北:指北极星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 |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 |
chuǎng nán zǒu běi闯南走北 | 奔走四方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1章:“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,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,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。” |
nán háng běi qí南航北骑 | 语本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后因以“南航北骑”形容乘舟骑马,南北奔走。 | 语出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 |
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|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,不愿老死他乡。 | 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边》:“且夫人重迁,恋慕坟墓,贤不肖之所同也。……代马望北,狐死首丘,边民谨顿,尢恶内留。” |
běi gōng yīng ér北宫婴儿 | 北宫:古代王后所居之宫;婴儿:指齐国孝女婴儿子。用作孝女的代称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?彻其环瑱,至老不嫁,以养父母,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,胡为至今不朝也。” |
bì bù náo běi必不挠北 | 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必定不会失败。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忠廉》:“若此人也,有势则必不自私矣,处官则必不为污矣;将众则必不挠北矣。” |
sāi běi jiāng nán塞北江南 |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。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。 | 唐·韦蟾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》诗: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 |
běi mén nán yá北门南牙 | 北门:指羽林诸将;南牙:指宰相。指文武重臣。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》:“北门南牙,同心协力。” |
bēi bǐ zhī yīn北鄙之音 |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 | 《史记 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 |
tài shān běi dòu太山北斗 | 太山为五岳之首,北斗为众星所拱,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。 | 宋·施德操《北窗炙輠》上卷:“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,伯修自揣何如,仅更作其序,何不识轻重也。” |
běi guō xiān shēng北郭先生 |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。 | 《韩诗外传》卷九载,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。《后汉书 方术传 廖扶》载,廖扶感父以法丧身,惮为吏,终身不仕,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。 |
dì běi tiān nán地北天南 | 谓四处,到处。 |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地北天南蓬转,巫云楚雨丝牵。” |
nán jú běi zhǐ南橘北枳 | 枳:落叶灌木,味苦酸,球形。也叫枸橘。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。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。 | 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” |
dà jiāng nán běi大江南北 |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 |
běi mén zhī jì北门之寄 | 指负军事重任。 | 《旧唐书 李自良传》:“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,难于择帅,翌日,自良谢,上谓之曰:‘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,诚为得礼;然北门之寄,无易于卿。’” |
nán zhào běi yuán南棹北辕 | 犹南航北骑。 | |
nán zhēng běi zhàn南征北战 | 征:征伐。转战南北;打了许多仗。 | 唐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 |
mǎ kōng jì běi马空冀北 |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。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,无所遗漏。 | 唐·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伯乐一过冀北之野,而马群遂空。” |
nán yào běi yīng南鹞北鹰 | 鹞、鹰:两种猛禽。在南为鹞子,在北为老鹰。比喻性格严峻的人。 | 《晋书·崔洪传》:“丛生棘刺,来自博陵,在南为鹞,在北为鹰。” |
nán zhēng běi zhàn,dōng dàng xī shā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 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 |
hǎi běi tiān nán海北天南 | 形容万里之遥,相距极远。亦形容地区各异。 | 唐·刘禹锡《送别四十六首·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》:“昔年意气结群英,几度朝回一字行。海北天南零落尽,两人相见洛阳城。” |
méi nán miàn běi眉南面北 | 彼此不和谐。也指分隔两地,不能相见 | 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,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,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。” |
běi dǒu zhī zūn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贵。 | 唐·李又《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》:“地出南关远,天回北斗尊。” |
zhuī bēn zhú běi追奔逐北 | 追击败走的敌军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田单列传》:“燕军扰乱奔走,齐人追亡逐北。” |
nán yuán běi zhé南辕北辙 |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 |
tiān nán dì běi天南地北 | 一个天南;一个地北。形容分离两地;相隔很远。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。 | 元 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要时间月缺花飞。” |
nán ruǎn běi ruǎn南阮北阮 |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。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阮仲容、步兵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,北阮富,南阮贫。” |
qún kōng jì běi群空冀北 | 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。 | 唐·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:“伯乐一过冀北之野,而马群遂空。” |
tài shān běi dǒu泰山北斗 | 泰山: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。 | 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愈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、北斗云。” |
nán jī běi dǒu南箕北斗 | 箕:星宿名,形状象簸箕;斗:星宿名,形状象酒斗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。 | 《诗经 小雅 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 |
bái shǒu běi miàn白首北面 | 北面:古以南面为尊,北面为卑,此指学生敬师之礼。谓年老犹拜师受业。 | 隋 王通《中说 立命》:“琼曰:‘夫子十五为人师焉,陈留王孝逸,先达之傲者也,然白首北面,岂以年乎?琼闻之,德不在年,道不在位。’” |